top of page

醉好的時光 / DRUK:如果喝了什麼就能重返青春,能不成癮嗎?

  • Writer: Rhyme
    Rhyme
  • Apr 14, 2021
  • 2 min read

「人體應該保持 0.05% 酒精濃度。」多勾人的設定啊。乍看是歌頌酒精的美好,但醉茫茫卻是為了遮掩失去青春、彈性疲乏的中年靈魂。我不貪杯,但能明白為何酒精常和中年男人捆在一起(威士忌這種更好)。因為如果有什麼嗑了能重返青春,再老一點的我八成也會成癮吧。


「這世界從來都不是你期待的樣子。」


電影從讚揚青春的一曲〈What a life〉開始,也由它結束。馬汀一夥男人,則從頭到尾在對抗著自身那乏味老邁、接近死亡的氣息(加齡臭?)。

身為歷史老師的他,從歷史看清人世的真相——例如那個不擅與人打交道的頑固肥胖酒鬼,是後人敬仰的盟軍領袖;優雅不嗜酒、具藝術美感的元首,竟是二戰以來的惡人代表。他也看清楚,日復一日庸庸碌碌的自己變得多無趣。(雖然演得很好,但他物理條件還是很帥啊)


於是片子前面一段時間,沒有配樂,畫面是蒼白冗長的日常。直到他們決定把焦慮化成酒精,心底的小男生都跑出來了,《醉後大丈夫》丹麥版上場,鬧,再鬧,更鬧。嚐了青春的甜頭,你怎可能不加重劑量?0.05% 一路往上追酒。但酒或許像 VR 讓你以為青春在眼前,但終究也只是模擬。出來喝,總是要還的。前面怎麼笑,後面就怎麼被打臉。

尤其讓一群高中教師面對一群未成年的學生,蒼老失意,更是顯眼到不可藏。好幾幕拍到港灣,我看見一種暗示:離開青春期這岸的人,肉體可能拋投到對面了,但大多數靈魂都沒能成功游過去,卡在湖中央,沒力再後退前進,只能等救援,或等死。


你不是魯蛇,你只是變成一個中年人。


絕望,可以製成商品——青春露、童顏針、電波拉皮、酒精,大概歷經每個世代都賣,每一套廣告文案都能帶貨。

唯一的解方是把殘餘的自己,乾脆徹底掏空,給孩子、給學生、給下一代,內在出清了也就看輕了這一切吧?反正,多數人再怎麼青春得意,都必須老一回;多數人再怎麼才華洋溢橫空出世,都必須被新人取代。我們都是被公平對待的。


在看似悲傷、步入夕陽的氣氛之後,襯著這批高中生畢業典禮(丹麥畢業典禮也太好玩了吧)為背景,飾演馬汀的 Mads Mikkelsen 在陽光的港邊翩翩起舞,那份灑脫、暢快與美感,真的讓三不五時焦慮的我(雖然看不出來)感到救贖,多想就寄生在那五分鐘,倒帶再倒帶...


不懂丹麥文,不清楚 druk 是否雙關。但喜歡它的英文片名〈Another Round〉,是再喝一回,也是再一次青春。那是所有為年紀焦慮、為蒼白人生焦慮的人,都深深渴望的。


「Don’t know where I’m in five but I’m young and alive, fuck what they are saying, what a life」


註1:

片末出現「獻給 Ida」,那是導演的女兒。原本應該參與演出,卻不幸過世。片中的校園是她的母校,片中的學生們也是她的同學們。這杯酒,又摻了點淡淡哀傷...


註2:

丹麥是世界上飲酒率最高的國家


Rhyme

Comments
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
©2018 by 2ndnote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