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麥娜絲
- Rhyme
- Dec 4, 2020
- 2 min read
中年,可能是最不討喜的一個年齡詞。不能再裝無辜裝可愛,太世故又會是倚老賣老。銅臭味、加齡臭就跟漸少的髮量一樣掩飾不了。當初踩錯一步跟「成功」擦身而過,再來就翻身難,只能翻翻回憶了。

堯導拍得很笑虧,很娛樂很好看,卻也不會想去歡迎任何一個主角。如果在哪一段不小心投射自己進去,還真是會怕怕的——我們都不想中年像那樣,但大部分人後來就是那樣了。
劇中描寫的是非都會的中階層以下的中年男子,但每個人在自己的階層或圈子裡,同樣的失敗感、無力感都是差不多的。
青春搞砸,至少還有好幾打的明天能揮霍,還有肉體有氣力可以很中二的淋一場雨加吼叫。中年搞砸,不會一無所有,你有肥厚的肚子和下巴和一疊帳單,一邊鬱卒一邊掛心明天上班,酒還是少喝一罐吧?淋雨早就一點浪漫成分都沒有,就算自殺都沒人同情。
所以中年之前,最好抓緊幾個人圍著取暖,如劇中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也是必要的,沒人跟你們搶桌子。同溫層不必大,但要夠厚,夠我們躲在裡面冬眠,熬過晚年。

中年從開頭就不令人期待,同學會不斷麥娜絲(Minus 減),失聯的,失去興趣或失去生命的。當年巴望的班花校花,如果再遇到,好意思讓她看自己一身腫嗎?又或者她更不想獻醜。那時大人摸你頭誇獎的才藝才華,都生斑長灰了。
記得在三十歲之前,有過好一陣子焦慮,那是年輕人的尾聲。雖然離四十歲仍有十年,但已經擔心夢想或才華都還沒掏出來,就已經開始腐敗在身上了。
或許我喜歡堯導的電影,是跟他一樣對小人物有好奇跟幻想(所以我也愛紀錄片),而這是為了提早排練之後的人生。

聽說朋友說這部片沒那麼受女性歡迎?也不意外。一群老男同學窩在一起,真不是吸引人的畫面。平日再體面,老友赴約還是一雙爛拖鞋、一點零錢、一桌的回憶跟一嘴垃圾話。加上整部電影配樂是濁水溪公社的粗暴惡趣味,是啦,就很臭男人。
雖然我沿著堯導的題目,一路怨嘆中年。但這絕對是部可以笑笑看的電影,不說教不抱怨,很多無奈到好笑的生活觀察跟奇想,就算身上沒有「中年」、「男子」、「非都會」等標籤去投射,都可以看到很多電影技術上的好玩巧思。
尤其堯導是拆牆大隊長,電影術語的「第四面牆」被他各種花式拆除,根本台灣第一旁白哥,拆到結尾時根本被笑死。(而且跟罐頭哲思對談的人,真虧你們想得到、邀得到,有夠意外)
納豆真的出乎意料的演出之外,我更喜歡鄭人碩在婚禮那場面對鏡頭的獨角戲,一個中年男人的脆弱與堅強(聽說一開拍就先來這一段,沒有其他劇情的磨合,NG三十幾次,真的很考演技)最後,我真是很愛紙紮屋的那場戲,拚死拚活買不起樓仔厝,只好一起塞進紙紮屋,很草根,很北爛,很友誼,很浪漫。

Comments